【生态聚焦】
(相关资料图)
查清楚、数明白,确保一个不漏
——生态环境部黄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张青
昕水河是黄河中游的一条支流,山西临汾蒲县蒲城镇蛇家坡村就坐落在这条河边。为了防止村民随意向河里倾倒垃圾,岸边特意加筑了近3米高的围栏。沿着村里的水泥路上行能直达后山,这里荒草密布,灌木丛生,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茅草路通往山上。
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排查员高月明一行三人正沿着山路艰难前行,他们在按图索骥寻找一处隐藏在山间的排污口。前期的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测已将疑似排口标记在环境监督执法App上,他们要按照App标记的点位,找到这个排口并为它“验明正身”。
“点位‘飘’了——”待行至山腰处,一条幽深沟壑突然横亘在眼前,前方谷深林密、坡陡山险,已无路可走,高月明便冲着队友大声喊道。
这里是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的现场。近日,生态环境部启动黄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对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5省31个地市的7200余公里岸线进行全面排查,目的是摸清黄河入河排污口底数,实现入河排污口“一本账”“一张图”。
此次排查工作究竟是如何开展的?与以往长江、渤海等流域相比,此次现场排查有哪些特点?记者日前跟随排查组奔赴山西运城、临汾等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山西临汾乡宁县石皮子村,排查组在现场确认一处新增排口。光明日报记者张青摄/光明图片
高科技+“笨功夫”,给排污口办“身份证”
“嗡嗡嗡——”黄河干流沿河堤岸,山西运城龙门古渡排查现场,来自陕西省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富县分局的刘沛辰正熟练地操作一架无人机对河道拍照,“App标记的4个疑似排口都在这座桥下水边,排查人员徒步前往困难,无法肉眼观测,只能使用无人机对排口精准识别、拍照登记,然后判断它们是否为真正的排污口。”
除了无人机、探地雷达,在排查现场,记者还看到,全地形机器人、水质荧光溯源仪等高科技设备一齐上阵,让一些隐藏在水下、桥下、涵洞内的排污口无所遁形。
据了解,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实行“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专家质控核查”三级排查模式,三级模式相互支持,互为印证。对于App标记的每个点位,排查组都要前往现场逐一“打卡”。
记者到达山西运城平陆县常乐镇洪阳村时,排查组组长陈宇和他的两名队员刚刚完成一个疑似排口的核查,正准备拍照登记上传信息。陈宇告诉记者,由于附近都是大面积农田,他们排查到的疑似排口大多是过水涵洞、农田灌溉渠、引水渠等,属于非排污口。
平陆县地形呈东西狭长状,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平陆的两个排查组巧妙地选择了相向而行,“一组由东向西,另一组由西向东,两组队员最终在县城城区会合,通过这种‘围歼式’排查,确保排口没有遗漏。”来自运城市生态环境局平陆分局的协查人员王昊鹏笑着解释。
“我们的工作就是给每个排污口制作‘身份证’。”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尧告诉记者,排查员找到疑似排口后,要通过实地踏勘调研为它核实“身份”,然后将排污口的相关信息上传App,包括详细地址、入河方式、类型与特征、排污口和周边环境照片等。“除了这些基本信息,还需要一些辅助信息,比如大致判断污水来源是工业废水还是生活污水,这也为以后溯源节约了时间。”陈尧说。
陕西韩城,来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的机动组组长马磊在取水样。光明日报记者张青摄/光明图片
有水皆测,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点
作为昕水河的一条支流,在东川河流经的蒲县乔家湾乡后堡村,存在一条与煤洗选、煤化工有关的化工产业链。站在东川河岸举目四望,只见周围厂房林立,一辆辆运煤车呼啸而过,随风扬起的煤灰尘沙漫天飞洒。毫无疑问,这里是需要重点排查的敏感区域。
循着App的指引,来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的排查员张蕊,正沿着东川河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行,河边只有一片由煤灰、渣土和砂石堆成的土坡,凹凸不平,崎岖难行。
“找到排口了!”在距离东川河10米左右的一家洗煤厂外,张蕊发现一处直径约1米的疑似排口,灰白色的水正汩汩而出。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前期已开展过一轮摸排监测,这是一个雨污混排口。
“我们的原则是有水皆测,只要是往河里排污的‘口子’,就要查清楚、数明白,确保一个不漏。”说话间,张蕊取出随身携带的快检箱,按要求取好水样,当场做了一个水质快速检测分析。
“快检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分别为30mg/L、3mg/L、5mg/L。”临汾片区城市组组长陈水松告诉记者,“这已经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须送实验室进一步检测。”
刘慧明是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的专家,这次她作为临汾片区排查组的技术员,主要负责为现场排查的同事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在她看来,现场认定非排污口时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别是对于厂矿企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和敏感区域,更不能掉以轻心,任何一个风险点都不能放过。“哪怕是偶尔出现的点位偏差或飘移,也要谨慎核实后再上报。”在每日晚间召开的例会上,刘慧明一再跟排查组强调。
除App已标记的疑似排口外,排查员还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火眼金睛发现一些新增排口。“通常我们会给各排查组设置一个发现新增排口的比例,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目的就是要确保排污口排查登记‘不重不漏’。”陈尧告诉记者。
昕水河的另一条支流南川河,就因上游河道垃圾堆填过多,有潜在的污染风险,而被排查组认定为新增排口。陈水松向记者解释道:“河道内堆放垃圾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排污口,但垃圾腐烂后会产生渗滤液,对地下水和河流造成污染,所以我们也将其认定为排污口。”
排查员在快检后对比色卡。光明日报记者张青摄/光明图片
从水里到岸上,全面摸清排污口底数
黄河污染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是连接水里和岸上的最后一道“闸口”。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性工作。那么,与此前的长江、渤海等流域相比,黄河流域现场排查工作有哪些特殊性?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环保”“技术大拿”,陈尧给记者分析了黄河和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的区别。“长江流域几乎每根管都在冒水,不仅便于随时取水快检,而且水质相对较好。”陈尧告诉记者,黄河流域水量相对较少,且季节性、阶段性排放特征明显,入河排污口多为农田退水口、雨水口等,其排放方式、体量、频次与长江流域不可同日而语,这也给排查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排查组随身携带着快检箱。光明日报记者张青摄/光明图片
来自江苏省泰州市泰兴生态环境局的执法人员徐腾自小生活在长江边,他曾多次参与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他用一个通俗形象的比喻向记者解释:“这就好比我们洗澡,一个人天天洗澡和一年洗一次澡,脏污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嘛!”
区别于纯粹按照污染源头查找排污口,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坚持水陆统筹、以水定岸,以“站在水里看岸上”的视角,将所有向河流排污的口子全部纳入排查范围。
“我们要求在排查的过程中,把一切正在排或有迹象、有可能向河流、湖库等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口子,全部纳入排查范围并登记、建立清单。”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了解,此次现场排查只是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第一步。在排污口底数摸清楚后,排污口清单将会移交给各地方,地方政府作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开展排污口监测、溯源和整治工作。
《光明日报》(2023年03月29日16版)
(来源:光明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